宁愿降薪也要跳槽,他们怎么想的?
发布日期:2022-05-12

       一直以来,互联网上都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

       跳槽没有30%以上的加薪,等于降薪。简言之,同级平台跳槽,涨薪30%是基础值,涨薪50%以上是最好的跳槽打开方式。

       尽管如此,据智联发布的《2022春季白领跳槽指数调研报告》最新数据显示:

       薪酬福利仍是影响跳槽的首要因素。

        此外,在不确定环境中,期待进入前景向好企业的白领占比49.9%。其次是工作生活平衡、职位晋升、培训与学习分别占比47.2%、46.8%和38.1%。

        可以看出,仍有职场人并未以涨薪作为求职或跳槽的唯一标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薪酬涨幅」成了绝大多数职场人跳槽的标准。

       但实际上,所谓好的职业决策,并不仅是单独的一个升职加薪的选择,而是放眼整个职场生涯的周期中,你的决定所带来的个人提醒与职场增益。

       我的朋友大维就是一个例子:

       大学毕业后她在一个全国连锁的家装公司当市场营销,虽然加班很多,但组织结构成熟,晋升涨薪也有很严谨的流程,且团队发展在当地处于上升期。

       但工作4年后,接到另一家小企业橄榄枝的她,毅然选择了辞职。因为对方公司开具的薪资条件是现在的一倍以上。

       结果很遗憾,由于公司规模小,业绩不稳定,在入职的几个月后,她的工资标准便遭“腰斩”,换成了低底薪+梯级提成的计算方式,拼尽全力才能勉强达到原来的薪资水平。

      想跳槽,却又发现很难再找到原来公司那样顺心的了。

      大维的问题,也是现在很多职场人的痛处:将薪资水平当成唯一的跳槽准则,却忽略了它不仅包括薪酬福利,还包括情感体验、个人发展、行业前景等综合考量。

      毕竟,目前的收入虽然重要,但职场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光看现在的收益只会让你一叶障目。懂得抓住机会,以长远的目光去规划才能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最近,网上生出了一个热词,叫作:投资式降薪。

       指的是部分职场人在跳槽或进入某领域时,通过选择主动降薪寻求机会的迂回战术。以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和更远大的机会。

       当然,任何一次机会的选择往往都伴随着风险性。但可以看出,优秀的人才总能看到钱以外的重要东西:职业发展。

       虽然,薪酬相较目前有很大涨幅固然好,但在好的机会面前,薪酬标准却有后退一步的空间。

       这个后退一步并不是忍气吞声的退让,而是为谋求之后薪资回涨的“战略性撤退”。

       我国著名的商业咨询顾问刘润老师,便在他的书中提到过,在他的职业生涯里,就有3次“降薪跳槽”的经历:

       1999年,他接受了对他而言倒退三年的薪资水平加入微软;2006年,他自愿降薪20%,从微软技术部,跳到微软市场部门。

       而第3次,便是2013年,他依然离开微软自行创业。这次的决定,不是降薪20%,也不是50%,而是降薪100%,从此一分钱稳定的收入都没有。

       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这条路,他走对了。

       足以见得,对一份工作好坏的判断,远不止薪资水平这一个标准,而是至少包含着以下两项内容:

       第一,岗位或是行业是否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第二,该决定是否能够满足个人职业阶段目标。

       好工作的本质,在于这份工作是否能与自身相互成就,也在于是否能够持续让自己增值。


        当然,“投资式降薪”并不是说,主动下调薪资就一定能换到很好的发展前景。

       毕竟越跳越迷茫,甚至越跳,待遇还不如从前的职场人比比皆是。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跳槽前未自己对工作进行系统化梳理。因此,想要实现“投资上车”的效果,需要从以下4个角度出发,进行系统性的思考。

·意向判断

        目前来看,职场人跳槽有两个很明显倾向:“干得不舒服了就跳槽”,和“为喜欢买单而跳槽”。

        总而言之,跳槽的行为都是从主观出发进行判断。

        但实际上,做决定容易,但长期下来,意味着要对生活质量做出调整,切忌盲目。

        对职场人而言,最好的跳槽原因,一定是因为下家值得,而不是为了逃离现在。而降薪的理由,也不是为了将就生活,而是为了将来收获更多,不管是经济层面还是精神层面。

·工作前景

       跳槽前,需要对工作前景做价值判断。

       必要的背景调查不可少,比如: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工作岗位的天花板是不是够高,组织内部结构是否成熟,将要合作什么样的团队等。

       毕竟,“选择大于努力”这种话看似鸡汤,实则不无道理。作为职场人,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在付出同等努力的前提下,我们在职场岔路口的每一个选择,都决定了我们之后的发展。

·能力储备

       跳槽前,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初步判断,是必不可少的一点,尤其是跨行。

       比如:自己是否具有目标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证件,自己目前的能力和资历能否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

       在我身边,便有过一名朋友,通过一段时间的自学,贸然从设计岗位转岗到审计岗位。虽然两个岗位只有一字之差,但内容却是天差地别。

       后来,因为工作能力不达标,交付的资料出现好几次数据错误,这名朋友最终被劝退。

       因此,在跳槽前,摸清楚自己的实力很重要。对于欠缺的能力或是技能,通过快速学习或实践积累的方式进行弥补。

       必要情况下,花一点时间和金钱投资自身,会远超盲目跳槽的效果。

·个人增值

       最后一点,对岗位内容进行判断,是否可以满足个人职场进阶目标,是否能够逐步发挥个人优势和长处。

       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就像前面提到过的,好工作的本质,在于是否与工作相互成就,能否持续让自己增值。

       毕竟,平台的实力属于他人,而从平台当中所习得的、收获到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

       很喜欢网上这样一句话:

       薪水多少只是你整个职业生涯的锚点,而你在每个关键时间点所做出的选择,才真正关乎着你的起步与发展。

      不管最后,这个锚落入在哪里,对于跳槽,我们都应采取长期战略。放弃寻找那些所谓“真实的自我”,努力去创造和发现“可能的自我”。

       勇敢迈出个人成长的第一步,迎接下一阶段的突破和发展。

来源/智联招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