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药」疯抢后的药店:库存压力大,稍不留意赚的全赔
发布日期:2023-02-21

 01

年前“囤药潮”大赚

年后库存压力大:稍不留意赚的全赔

       “上百盒布洛芬被扔垃圾桶”事件令人唏嘘,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狂欢”结束,零售药店的库存问题凸显。

      去年“四类药”销售放开后,年前和年后群众购药需求呈“断崖式下跌”。有单体药店老板向赛柏蓝表示,“年前一天能卖一万块左右,年后一天四五百就不错了,百姓该囤的都囤了,每个家庭一次性购买一小箱”。

       也正是年前的一波“疯抢囤药潮”让一些药店赚回了过去一年甚至三年的损失。

       然而,年后需求的“急刹车”,大多零售药店都面临库存管理“失灵”。

       整体来看,连锁和商业公司库存压力较大。一连锁药店市场总监表示,“一些连锁库存压力能达到总库存的15-20%,除了“四类药”,还有呼吸机、抗原试剂盒等”;“稍不留意就是个‘堰塞湖’;去年疫情期间本身是弥补因为整年疫情造成的药店利润损失,但如果今年年初库存压力处理不好,可能造成去年那一段时间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今年连锁药店很多都赔钱,我们那儿的连锁药店,有两个店合并成一个店的,也有三个店合并到总店的,今年生意不好做”一位县域单体药店经营者表示。其同样经历了“囤药潮”,但与其他连锁、商业公司不同的是,年前最后几天“不敢进货了”——“药价也不稳定,进得够卖的”,幸运的是,这位药店经营者目前没有库存压力。

02

触及库存高压线:

存量大、进价高,需求却陡然回落

 

       陕西广济堂医药全国市场总监李峰表示,2023年年初,零售药店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去库存”。

       针对目前零售药店面临的库存高,李峰分析,“库存高有两个原因:一是量,二是价。量的表现为数量大,品种多,从防护类、消杀类到四类药,都面临较大销售压力;价格上,这批货当时药店购入时仍处于疫情升温、爬坡阶段,需求旺盛,所有终端客户都在抢货,价格也随之增长,也就造成现在库存产品采购价格较高”。

       目前四类药、新冠口服药、防护类等产品均处于价格与需求“下坡”阶段。

       李峰表示,造成年后库存压力大的原因有:“一方面,需求突然激增,导致药店对突如其来的需求判断敏感度‘失灵’;另一方面,当时对疫情走势的错误预判”。

       疫情期间,四类药销售管控,造成大量四类药过期。当需求猛增时,药店自然担心无法第一时间满足市场需求,再加上当时预判疫情可能到3月份基本结束,累加一年一度的春运与快递停运,多数零售药店、商业公司选择提前囤货。

       显然,去库存,盘活产品是零售药店当务之急。

      从目前来看,一些药店选降价或选择“捆绑销售”,但也有药店人士表示,药品非普通商品,也并非刚需,年前家家户户都囤了不少药的情况下,降价并不能换来量的提升。之所以目前布洛芬等之前疯抢的药品价格下降,一方面是对需求下降的回应,另一方面源于药店之间的“内卷”。

      对于药店来说,资金周转,钱到手才算钱,“你不低价卖有人卖”。

      除此之外,李峰也有自己对“去库存”的一些见解——“第一,药店应实现‘坐商到行商’的转变,不能坐着等客户上门,需要从周边的政企事业单位入手,看企事业单位能否承接疫情物资,因为目前企业事业单位,因其工作属性的特殊性,防护还不会太放松;第二,顺势而为,降价出货;第三,重新挖掘四类药价值”。

      虽有方法,但目前这些库存,药店想要消化完,有的需要半年,有的甚至遭遇“烂尾”直至过期,相较而言,四类药所占库存消化较快,而消杀类则较慢。

03

开局“不利”

2023年药店日子会好吗?

      上述单体药店经营者,多次提到“今年生意不好做”,从目前“库存压力”来看,确实是“高开低走”。目前行业内普遍讨论,感染高峰过后,药店怎么发展?

      中康CMH小票监测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6日起店均购药订单数激增,增长持续一个月,但到2023年的1月12日,全国药店订单指数基本恢复至疫情期间正常水平,与高峰期相比,下降50%,短暂高峰已过。

      疫情三年,无论是连锁还是单体药店都不易。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老百姓大药房的门店房租,三年间要求房东租金一降再降;关于头部连锁的门店扩张,兼并步伐也在2022年放缓,进入短暂修复期,但预计2023年,兼并大业会重启。

      在相关政策方面,新版医保谈判药品预计3月1日开始落地,但从121个通过谈判或竞价新增进医保目录的产品(不包括续约产品)来看,121个产品预计不到半数能顺利入院,这也形成了对院外市场的较大需求。

      打通国谈产品落地“最后一公里”,无论是从年前国家医保局对农工党中央提案的回复,还是要求各地一个月或三个月内必须开药事会,都体现了国家医保局对此事的重视,“双通道”是力推的解决方案之一 。

      对于药店来说,双通道下的“DTP”药房尽管低毛利,但有新品入驻,就有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今日(2月10日)个账改革对定点零售药店的影响,国家医保局也开发布会进一步回应:“有关数据看,改革实施以来,个人账户在定点零售药店使用的规模是增加的,也显示了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拓展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等改革举措使药店受益。”

      但国家医保局也对零售药店提出要求:“通过主动创新来更好适应新的医保支付措施,积极在处方流转、配药服务、与医疗机构协同等方面共同努力”。

      这一要求,某种程度上也给零售药店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比如,如何运用好“定点”的身份;针对处方外流、处方流转如何与医疗机构等协同,做好承接;以及零售药店如何与“医院型—互联网医院”合作,承接好相应的配药、配送服务等。

     此外,零售药店可以在高毛利产品上发力,例如重拾支撑药店发展的第一品类——保健品业务。虽不同于之前可以医保报销,再加上医药电商的冲击,但连锁药店通过优化进货途径——联系保健品代工厂直接发货,有望在客单价下降的背景下,实现销售量2-3倍的提升,总利润也随之提升。

      从开年来看,库存压力确实给了零售药店“当头一棒”,但2023年整体发展会不会好?还要看各零售药店过去发展的经验积累以及新的尝试与探索。

来源/中国药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