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女孩补钙过量,尿失禁了!补钙须知这6点
发布日期:2021-09-28

 

        2021年9月1日,搜狐网报出:4岁女孩补钙过量,尿失禁了!
       近日,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儿科,也接诊了一名因补钙过量引起尿失禁的患儿。
       小女孩今年4岁,前几个月孩子睡不好,爸爸就在网上咨询了某个“专家”,说孩子是钙补得不够,让孩子加强补充钙剂。于是,家长给孩子又是喝牛奶,又是补钙剂,还自己换算了下,说孩子维生素D一天要补两颗,连续补了几个月。
       结果,上周的某一天,孩子突然出现尿失禁、遗尿的情况,家长自己买了点药给孩子吃了几天,还是没好。
       去医院一查,显示尿钙高,医生说是钙补充过量了,顿时全家人都傻了眼。

1
儿童钙缺乏的表现及危害

      儿童钙缺乏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少数患儿可出现生长痛、关节痛、心悸或失眠等非特异症状。严重钙缺乏导致营养性佝偻病的发生,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1]
      饮食中钙摄入量低于327mg/日的男孩成年后的身高更矮,而钙摄入量达566mg/日的儿童身高增长较快。青少年时期钙的摄入与身高的快速增长有关,钙摄入量低于300mg/日可能导致成年人身材矮小[2]
 

2

哪些人需要补钙?

 

  • 长期膳食钙摄入不足,以及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致使肠道钙吸收不良,是导致钙缺乏的主要原因。


  • <2岁婴幼儿、青春期少年,因生长快速、骨量迅速增加,对钙的需要量相对较高,是钙缺乏的高危人群。 


  • 由于母亲妊娠期钙和(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双胎/多胎等原因使胎儿期钙储存不足,造成婴儿出生早期钙缺乏。


  • 母乳钙磷比例合适,吸收率高,母乳不足、离断母乳后未用配方奶或其他奶制品替代以及膳食中缺乏奶类等高钙食物,则是导致儿童钙缺乏的重要因素。 


  • 大量果汁及碳酸饮料因挤占奶类摄入而影响钙摄入。


  • 患腹泻、胃肠道疾病时,肠道钙吸收利用不良,也容易引起钙缺乏。


  • 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以及患肝脏、肾脏疾病而影响维生素D活性,也是造成钙缺乏的重要因素[3]

 


3

儿童钙的补充

       钙的来源分为膳食钙和钙剂[4]

膳食钙来源
       奶类是儿童期最主要的钙源,也是最好的钙源。婴儿期要鼓励母乳喂养,并给予乳母适量的钙剂补充。婴儿期后要坚持每日一定量的奶制品供给。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6个月以内儿童纯母乳喂养,需要的钙从母乳获取;
         6-12个月儿童,每日奶量应达600-800ml;

            1-3岁儿童每日奶量不少于600ml,学龄前儿童每日奶量为400-500ml;学龄儿童每日奶量为300ml。

       豆类食品含钙量丰富且吸收较好,是除奶类食物外的又一补钙食物。


钙剂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的钙制剂品种繁多,给儿童补钙时应首选钙含量多、胃肠 易吸收、安全性高、口感好、服用方便的钙制剂。其中以碳酸钙含钙量最高,为40%左右,加上碳酸钙价格便宜,副作用少而作为食品添加剂和膳食钙补充剂被广泛使用。然而,碳酸钙可能引起胃肠道(GI)不适(便秘和腹胀),在胃酸分泌缺乏的患者,必须进食后立即服用才能充分吸收[5]
       补钙同时应注意促进钙吸收和钙代谢的维生素D的补充。此外,维生素D缺乏可发生无症状、潜在或有症状的低钙血症,可能伴有急性发作。
 

4

钙剂与维生素D过量的症状

      钙过量症状包括:肌力松弛、便秘、尿量大、恶心及最终神志不清,昏迷和死亡;过量钙摄入干扰锌、铁吸收,造成锌和铁的缺乏;严重的过量钙摄入还可出现高钙血症、高钙尿症,导致肾结石、血管钙化,甚至引发肾衰竭等。
      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D,出现高钙血症、血清25(OH)D>250nmol/L,伴有高钙尿和低甲状旁腺素,称维生素D中毒症。维生素D中毒表现早期症状是食欲减退,甚至厌食、烦躁、哭闹,多有低热。也可有多汗、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逐渐出现烦渴、尿频、夜尿多,偶有脱水和酸中毒,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头痛,血压可升高或下降,心脏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电图ST段可升高,可有轻度贫血。严重病例可出现精神抑郁,肌张力低下,运动失调,甚至昏迷惊厥,肾功能衰竭[6]

5

钙与维生素D需要补充多少?

       人体钙的需要量受年龄、性别、遗传、饮食、生活方式、地理环境等影响,其补充依据在1岁内主要基于母乳中的含钙量,而1岁后主要基于钙代谢平衡实验。婴儿期要鼓励母乳喂养,并给予乳母适量的钙剂补充。婴儿期后要坚持每日一定量的奶制品供给。按照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适宜的摄入量(AI)的钙摄入:

  • 0~6个月婴儿为200mg/日;

  • 7~12个月为250mg/日;

  • 1岁为600mg/日,4岁~为800mg/日;

  • 7岁为800mg/日;

  • 11岁为1000mg/日[7]

 

      不能从食物中获得推荐量钙的儿童(如青春前期儿童每日摄入牛奶<500mL,青春期少年每日摄入牛奶<750mL)都可选用合适的钙制剂,其补充量视食物不能满足的钙量而定。
 
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一般措施

      增加日照和富含维生素D食物的摄入是预防维生素 D缺乏/不足的经济有效的方法[8]。建议尽早带婴儿到户外活动,逐步达到每天1-2h,以散射光为好,裸露皮肤,无玻璃阻挡;6个月以下的婴儿应避免在阳光下直晒。缺少日照时建议补充维生素D。
      为预防佝偻病,建议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800IU,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针对高危因素可采取主动阳光照射、维生素D补充、食物强化等策略提高维生素D摄入量。自出生1周开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胎儿口服维生素D制剂800IU/d,3个月后改用口服维生素D制剂400IU/d;如果用早产儿配方奶粉者可口服维生素D制剂400IU/d。另外,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患儿腹泻病程期间、存在缺铁性贫血及铁缺乏高危风险的儿童、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的儿童,应补充维生素D400-800IU/d。
      许多国际科学协会都建议在出生的第一年补充维生素D。特别是,关于预防营养性佝偻病的全球共识建议,从出生到12个月大的所有婴儿每天服用400IU的维生素D,无论喂养方式。

6

使用钙制剂的一些注意事项

 

  • 补钙同时应注意促进钙吸收和钙代谢的维生素D、维生素K2的补充,以及微量营养素铁、锌的补充;

     

  • 蛋白质、磷肽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补钙时最好有蛋白质的摄入;


  • 植酸、草酸、鞣酸可与钙结合为难溶性复合物,减少钙的吸收,缺乏奶制品的高纤维膳食,钙的吸收也受到影响,故补钙时不要与富含植酸、草 酸、鞣酸、高纤维膳食同时进餐;


  • 乳糖有利于促进钙的吸收;


  • 补钙时不宜喝碳酸饮料。因为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和血液中的水结合会产生碳酸,而血液中大量的碳酸将使我们从食物中获得的一部分钙无法在骨骼上沉积或者干脆“偷走”骨骼中的钙。


  • 防止钙过量的最好办法就是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补充,充分认识缺钙对健康不利,过量补充也对身体无益,选择正规的食物性钙源不会造成钙过量。

    来源/医学界临床医学频道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