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区别!
发布日期:2020-04-13

        临床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主要有: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主要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只有了解三种抗生素的区别,才能合理选择和使用。

一、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的区别

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三唑巴坦,均具有β-内酰胺结构,通过与β-内酰胺酶形成稳定而且不可逆的结合,抑制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作用,从而提高了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产酶菌株的敏感性。

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区别

克拉维酸与阿莫西林:对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有协同抗菌作用;舒巴坦与头孢哌酮:对鲍曼不动杆菌有协同抗菌作用。(见下表)

三、临床常见感染的药物选择策略

根据临床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抗菌药物的作用强度、PK/PD及不良反应等选择具体品种。

四、临床应用和特殊不良反应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餐时服用,可减少胃肠道的不适,并可得到最佳吸收;有一定的肝毒性,连续用药不得超过14天。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能与其他药物在注射器或输液瓶中混合。
头孢哌酮/舒巴坦:抑制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已有与头孢哌酮相关的严重出血包括致死情况的报告;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主要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杂志: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

来源/药评中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