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药清单品种允许企业自主合理定价!药企工艺自查来了!12个“4+7”品种有新入局企业...
发布日期:2019-08-19

       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强常用药供应保障和稳定价格的措施,确保群众用药需求和减轻负担;截至8月12日,12个“4+7”品种有新入局企业,最多达6家;江西要求药企进行生产工艺自查……本周医药圈发生了哪些大事?小编进行了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国务院常务会议:短缺药清单品种允许企业自主合理定价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和解决“融资难”问题;确定加强常用药供应保障和稳定价格的措施,确保群众用药需求和减轻负担。
  
  会议指出,建立健全基本药物、急(抢)救药等常用药保供稳价长效机制,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是重大民生关切。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针对部分常用药出现短缺、价格不合理上涨的问题:
  
  一是完善药品采购政策。加快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试点扩面。对国家和省级短缺药品清单中的品种允许企业自主合理定价、直接挂网招标采购。对替代性差、市场供应不稳定的短缺药品、小品种药,采取集中采购、加强集中生产基地建设等方式保供。研究加大急需药品进口,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促进国内相关产业升级。
  
  二是强化医疗机构用药管理,促进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提高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
  
  三是加强预警应对,搭建短缺药品信息采集平台,实施药品停产报告制度,推动医疗机构设置急(抢)救药等库存警戒线,建立健全短缺药品常态储备机制,确保群众基本用药需求。
  
  四是强化药品价格常态化监管和价格执法,对不合理涨价的依法依规督促尽快纠正,必要时采取公开曝光、中止挂网等措施。对医药企业开展信用评价,完善激励惩戒措施。完善法律法规,对垄断、操控药品市场价格等行为,依法实施巨额罚款、市场禁入直至刑事处罚。(中国政府网)
  
12个“4+7”品种有新入局企业
  
  米内网数据显示,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不断推进,截至8月12日,25个“4+7”品种中有12个较首轮带量采购开标后新增了过评企业。氯吡格雷口服常释剂型、利培酮口服常释剂型、奥氮平口服常释剂型、吉非替尼口服常释剂型、伊马替尼口服常释剂型等在首批带量采购开展时仅1家药企过评,而如今都在两家以上,氨氯地平口服常释剂型更是新增了6个竞争者,赛道拥挤。(米内网)
 

 

 

(注:带*企业在首批带量采购开标前未过评) 


  首批带量采购落地执行后,完成采购量超乎预期,更有省份发文,要求启动中选药品增加采购量报送工作,因此第二轮带量采购企业参与竞标的积极性或许将有所提高,而面对接下来的全国市场,原研药企或将改变对“4+7”集采的消极态度,积极参与。可以预见的是,第二轮集采价格竞争将更加惨烈。
   
河南上万药品联动降价
  

  8月13日,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做好我省2019年度药品价格联动报价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在该省平台挂网的药品,国家常用低价药品、妇儿专科非专利药、急(抢)救药品、基础输液除外,都在报价范围内。明确报价须对标全国最低中标(挂网价),“4+7“带量采购中选价也在参考范围。(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来源/医药经济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