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碧兑酒,为了口感牺牲健康?不值得!
发布日期:2018-06-01

        很多人喝酒时喜欢兑点雪碧,比如红酒加雪碧,啤酒加可乐等,以为这样酒被“稀释”了,可以降低“酒劲”,其实这样是很危险的。

        酒进入人体内,去哪了?

        一口酒入口后吗,酒精很快会溶解进毛细血管中,稀释到血液中,随后排出体外,如果参杂了雪碧的话,由于碳酸饮料含有大量的碳酸,进入人体,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气体会促使酒精不进入血液循环,直接被小肠吸收,伤害到肠胃消化系统。

        并且酒精在碳酸的作用下,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大脑,这就是俗称的上头,这也是为什么酒精掺饮料容易醉酒,且醒来头疼异常的原因。

       雪碧中还含有大量的糖分,跟酒精结合起来,很容易造成肥胖,为未来的健康埋下隐患。

       酒精的代谢主要在肝脏内进行。经由胃和小肠吸收入血的乙醇,通过门静脉输入肝脏,90%酒精由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再又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之后转变成热量或储存为脂肪。还剩大概10%的酒精会以原形通过尿液、汗液和呼吸排出体外。

       那么,如果喝酒的时候兑其他饮料呢?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梁东辉教授曾接受家庭医生在线的采访时表示:“酒兑饮料,酒精更易被吸收。酒就是酒,即使是酒精浓度较低的酒,一样会醉人。
无论是红酒加雪碧,还是威士忌加冰红茶、伏特加加红牛、啤酒加可乐等更多掺兑组合,用来掺兑酒的碳酸饮料,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从而加大对身体的伤害。”

       如果想防止喝醉,最好的办法是喝酒前先吃点东西垫垫底,胃内有食物时,酒精与胃粘膜的接触会减慢,减少酒精的渗透吸收。

       吃“解酒药”可以吗?

       事实上没有真正意义的解酒药。没有药物可以取代或者加快加强乙醇脱氢酶的产生,即没有药物可以代替身体分解酒精,解酒药只是起到镇定作用,能稍微缓解酒后头痛、恶心、呕吐、泛酸的感觉。

       解酒药之所以会让你感到舒服,是因为其中含有利尿的成分,可以缓解酒后头痛、恶心、呕吐、泛酸的感觉。如果过度依赖解酒药,一方面容易放松警惕,喝酒过量;另一方面,若为追求解酒效果,服用剂量过多,也会加重肝脏负担。

       浓茶解酒、喝醋解酒、蜂蜜解酒呢?

       流传的浓茶解酒、喝醋解酒、蜂蜜解酒能解酒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而会加剧头疼;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在常温条件下达到反应平衡需要15年时间。

       喝醋也是不能解酒的。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两者只有在加催化剂(浓硫酸)和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快速反应,在常温条件下达到反应平衡需要15年时间。因此几乎可以认为醋和酒在体内是不反应的,也就不存在解酒功效。

       有人认为蜂蜜水能有效减轻酒后头痛症状,是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其实,果糖无助于解酒,只是蜂蜜水中的水可缓解酒后造成的脱水状况,这会让人感觉舒服点。

       酒喝多了伤身体,酒逢知己千杯少,爱喝多少喝多少!


       来源:新华网、果壳网、红酒百科全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