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9 8462 0000
大爷今年72岁,有高血压病史快三十年了,以前长期服用利尿剂外加长效钙拮抗剂,血压基本能够控制达标,但是近2~3年来血压控制有些不理想,而且他还感觉有时胸闷、心前区不适,去医院检查后,医生给他多开了硝酸异山梨醇酯。服药后胸闷等情况消除,血压也同步下降。他觉得奇怪,去经常买药的药店向店里的执业医师请教,药师娓娓地道出了以下的道理:WHO最早提出推荐使用的五大类传统降压药分别为利尿剂、β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但其实除上述传统药物外,还有其他药物也具有降压作用,它们可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增强降压作用,扮演无心插柳的角色。
硝酸酯类药物:主要用于心绞痛。国外有研究证实,硝酸酯类药物具有降压作用,使用二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老年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可以明显降低收缩压,而对舒张压无明显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除了扩张冠状动脉以外,也与其可以降低中心动脉压有关;美国高血压杂志有文献报道,与外周肱动脉压相比,中心动脉压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以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关系更为密切,因此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不但有利于增强老年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而且可以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药,现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可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血栓性事件。美国JAM杂志发表研究显示,临睡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可以使患者血压下降,特别对于非杓性患者尤为明显。
降糖药:高血压与糖尿病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50%的高血压患者具有胰岛素抵抗,降糖药二甲双胍就是通过抑制胰岛素抵抗而使血糖下降的。国内外研究证实,降糖药阿卡波糖可以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降低血压,在降低胰岛素抵抗的同时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降脂。目前各大高血压指南均认同他汀类药物可为高血压患者纠正血脂紊乱,不仅如此,它还同时具备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因此被列为一级预防药物。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具有直接降低血压的作用。
中枢神经抑制剂:该类药物主要用于镇静催眠。国外研究显示,艾司唑仑等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可以在改善睡眠的同时降低血压,其机制可能在于此类药物有加强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神经递质,从而起到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并借此使因中枢神经兴奋而引起的高血压得以缓解。另外,高血压患者夜间褪黑素分泌减少,因此使用褪黑素也可以降低血压。
中药制剂:临床研究发现,中药丹参、红花、山楂、黄连、川芎、灯盏花素等均有降压作用,可以作为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用药。
总而言之,除常见抗高血压药物外,临床还有不少其他的药物可以降压,但是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注意不良反应。比如:①可能加重青光眼病情:硝酸脂类药物有青光眼的禁忌症,因此不能用于伴有青光眼的高血压患者。②清晨直立性低血压:如果晚上特别是临睡前同时服用艾司唑仑、他汀类和阿司匹林可能造成部分杓型高血压患者凌晨起床时突然发生直立性低血压。③药物自身的不良反应:如他汀类可能造成肝脏转氨酶的升高。④出血性疾病:阿司匹林对于部分严重消化道溃疡的高血压患者可能诱发出血。
来源:21世纪药店